樹跟你一樣,這一生有生老病死…..
樹跟你一樣,需要養分生長
樹跟你一樣,不喜歡很擁擠的空間,它可能會搶不到養分而長不大。
樹跟你一樣,為了活下去會跟旁邊的樹產生競爭。
樹跟你一樣,小時候生長快速,長到一定時期就會停滯趨於緩慢
樹跟你一樣,會生病
樹跟你一樣,有壽終的那一天
除了病蟲害,樹木的健康與不健康也會用各種生長現象表達它的委屈,如長不大、葉子枯黃、落葉甚至走向死亡…..只是「樹樹委屈,但樹樹說不出口」
用盡一輩子吸的碳,卻在瞬間回到大氣中
樹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(碳吸存),固定在樹體中(碳儲存),若是一座健康活力的森林,會是一個理想的碳匯,樹木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,並轉化為樹幹、莖和根等植物組織利用。儲存的碳量因會森林類型、森林樹齡及健康狀態等因素而有所差異。許多科學研究著重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,加上各國政策及媒體的喧染下,種樹與二氧化碳,幾乎是每個人掛在嘴邊的一件事,但卻忽略樹木也會排碳的事實。
Natural 在2021刊登的一篇有趣的新文章「The contribution of insects to global forest deadwood decomposition」,這篇文章非常有趣,實驗觀察不同環境梯度的昆蟲對於枯木分解的速度,並開宗明義地指出過去全世界在推估森林(樹木)碳儲存的功能時,都忽略的樹木死亡形成的枯木分解後,會再次釋放所儲存的碳到大氣中。
什麼樹死了又排碳,這些碳去哪裡了? 當然是回到大氣中,所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會增加嗎? 對!樹木吸碳只是把大氣中的二氧換碳換個形式儲放在樹體中,如果沒有利用,他會隨著樹木的生命週期結束,最後又回到大氣之中.......
原來樹木也會排碳,速度可能比吸碳更快
首先樹木在行光合作用(註1)會吸收二氧化碳,行呼吸作用(註2)的時候就會排出部分的碳。再者,樹木在某些情形下,如病蟲害、森林火災、林木老化衰退、林木死亡時,樹木的排碳能力可能比儲存碳的能力更強。一個不健康的森林,不僅碳吸存及儲存能力下降,更容易遭受病蟲害(抵抗力弱/復原能力弱)及造成森林火災(成為天然的燃料庫)的發生,可見維持森林健康及經營管理的重要性。
加拿大CBC 2019年報導「Canada's forests actually emit more carbon than they absorb — despite what you've heard on Facebook」,文中指出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遷科學技術部門的主管說這麼一句話「more of a source than a sink」,必須透過森林的管理與木材利用,才能更積極的提供森林提供的碳匯。
Natural Resources Canada在2020年的「The State of Canada’s Forests」報告中更指出氣候變遷對於未來溫室氣體的影響更難預測,消極的方式可能導致告高的樹木死亡率、造成更多的森林火災及病蟲害,未來森林的管理應可朝向積極的方向進行,如透過森林經營管理措施促進森林生長,來增加更多的碳匯。更強調「森林管理和採伐木材產品使用」,有助於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,由於木材製品使用年限長,如建築中使用木材製品,可將碳長時間固定儲存在木材內,更能有效減少大氣中的碳。
孩子生了要養,為什麼樹種下去就讓它自生自滅?
除了種樹,應該還有更多的事要做!
或許現在著重的是人類排出來的二氧化碳,要怎麼減少。在政府努力達成任何有關政策時,森林扮演的角色可能會是男女主角之一,但我們需要往後思考幾件事情:
現今臺灣森林持續衰退的現象應該要繼續下去嗎?
臺灣還有地方種樹嗎?
未來要如何讓種下去的樹,能維持森林健康,讓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益更高?
森林吸存的碳,要如何更長時間的被固定下來呢?
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經營撫育的措施,讓林木維持在最佳狀態,才有機會發揮更高的能力。或許幾十年後,樹木生長已達巔峰甚至趨緩至衰退,此時吸碳能力及碳轉換能力下降時,我們應該審慎思考這些樹木該如何被有效利用,才能跟這個世界搶時間,真正落實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。
註1:光合作用: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、水變成植物體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過程
二氧化碳+水(光能)→葡萄糖+氧氣+水
註2:呼吸作用:植物細胞把有機物氧化分解轉換成能量的化學過程
葡萄糖+氧→二氧化碳+水+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