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座攝影:石哲宇
近日來,不只國際上森林火災頻傳,臺灣也發生不少森林火災。
森林火災發生真這麼容易嗎? 森林火災的種類有哪些? 造成臺灣森林大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?
今天森林故事帶您秒懂臺灣的森林火災。
天時地利人和才燒得起來的 「火三角」
在探討森林火災之前,須先瞭解構成燃燒現象的「火三角」:燃料、氧氣和足夠的熱源。燃燒現象的發生是當燃料與氧氣接觸後,且獲得足夠的熱源,使燃料達到燃點,發生劇烈的燃燒氧化作用,此時即產生「火」的現象。當「火三角」的缺少任何一個構成要素消失,就不會產生燃燒。
森林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,周圍具有充足的空氣(氧氣),廣大的燃料來源包括枯枝落葉、腐植質、草類、灌叢及林木...等。森林的空間在「火三角」的構成要素中,已經擁有充足的二個組成因素「燃料」及「氧氣」。因此,只有充足的熱源,讓燃料達到燃點以上,即可能發生森林火災。一般而言,森林大火發生的因素由下列四個因素綜合而成:過多的燃料累積、持續乾旱、強風及火源。亦有研究指出特定的氣象狀態如乾旱及強風,會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及擴散。
森林火災的種類
依據火災在森林空間發生的位置,可將森林火災的種類大致分為地下火、地表火及樹冠火:
地下火:又稱為地中火或地火,主要由森林腐植質或地下泥炭層燃燒所引起,只會發生在地下水分極為缺乏且乾燥的地區。若發生地下火,由於地下的位置氧氣不足,且空氣對流差,所以燃燒的速度會較慢,通常會侷限在一個小範圍內。
地表火:林地的地表通常具有許多枯枝落葉、雜草、廢材等地被物,當火勢發生在地被層時,就稱為地表火。地表火是森林火災中最常發生的,燃燒蔓延的速度快,但因地表燃料不足,所以通常火勢不會太持久,且較容易撲滅。
樹冠火:指林木的樹冠層起火燃燒,樹冠火發生大多是由地表火延伸至樹冠,是森林火災中最可怕的一種,特別是針葉樹種,若樹冠的枯葉較多、水分較少時,容易引起燃燒。當樹冠火發生時,林火會壟罩整個森林空間,造成人力、物力的消耗及重大的損失。若風大會因空氣對流強,風會將正在燃燒的枝葉吹到另一個區域引起新的火災,這樣的現象稱為團火。
臺灣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 98.11%來自「人為因素」
根據林務局的林火災害潛勢庫資訊系統,統計2013年至2020年期間,臺灣森林火災發生共317件,主要發生的季節以1-4月為大宗,又以4月發生的次數為最高,可能與季節氣候和民俗節日有所關聯。
臺灣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有98.11%的來自「人為因素」,其中以人為不明原因66.25%為最多,其次為引火不慎14.51%、縱火5.99%、吸菸不慎3.15%、掃墓3.15%、狩獵2.52%、開墾1.26%、炊事0.32%及烤火0.95%;僅雷擊1.89%為自然因素(註1)。
臺灣美麗的山林需要你我的守護
2021年3月阿里山森林火災
2021年5月玉山因登山客炊煮導致森林火災
2021年5月南投仁愛惠蓀森林火災
2021年5月谷關七雄馬崙山森林火災
事實上,就臺灣森林現況而言,有部分森林的林相已呈老齡林狀態,甚至林相不佳且雜亂,此般現象儼然讓森林成為最大的燃料庫,在滿足「火三角」的燃料與氧氣條件下,加上極端氣候的產生(乾旱/高溫),只要「充足的熱源」出現,就可能使得森林火災發生機率大幅提升。因此,預防勝於治療,除臺灣林務局過去已發展出林火發生的危險度預測系統(註2),對於臺灣森林的林相更新及環境維護更應被重視。
再者,臺灣森林火災大多來自於「人為因素」,每一場森林大火都會造成國家森林的損失,亦會耗費國家的財力及人力資源,每當看見國家森林救火隊在每一場森林火災中,努力捍衛並守護臺灣的森林,這樣的畫面總是會讓人感到鼻酸。
我們應向臺灣的國家森林救火隊的專業人員致上最高敬意,更應該注意用火安全。森林是珍貴的綠資源,為人類帶來許多生態服務,如果我們能遵守規範,更小心地對待這樣美麗的山林,或許憾事就不會一再發生,希望喜歡「森林·故事」的大家,能把這樣的觀念傳遞給身邊的朋友,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的山林。
註1:國外森林火災有大多數為「自然因素-雷擊」,曾有研究指出森林火災有助於森林的更新與演替,如部分松樹因毬果構造及種子特性,經過森林大火後有助於種子的發芽 (看更多)。
註2:在林地設置林火危險度觀測站,以燃料濕度、大氣的溫、濕度,預測發生森林火災機率的高低 (看更多)。
Copyright © 2021 森林‧故事 FORE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