巒大杉 (Cunninghamia konishii) 又名香杉,巒大杉名字來自發表時標本的產地「巒大山」,而「香杉」名字則來自於其木材馥郁的香氣而得名。
巒大杉當時標本的採集,來自於巒大山區(註1)。巒大山區在1900年前後是非常重要的植物研究區域,有許多我們很熟悉的植物種類,最初都是發現自此處,如巒大秋海棠 (Begonia laciniata)、巒大越橘 (Vaccinium randaiense)、巒大紫珠 (Callicarpa randaiensis) 等。主要的原因可能與當時位於巒大山區的巒大林場有所關聯,巒大林場是早期的伐採主要林場之一。因此,前往該地區採集研究相對容易。巒大杉也是在這樣的機緣下被發現的。
1907年,時任總督府殖產課技師的小西成章 (Konishi Nariaki) (大家還記得小西成章嗎?就是上一集採集臺灣杉的幕後推手),當時小西成章在巒大山區海拔約2000公尺處採集到巒大杉的標本,後來將標本交給川上瀧彌 (Kawakami Takiya)(註2),再轉交給早田文藏 (Hayata Bunzo) 進行研究。
早田文藏後來將這份標本發表為新種,並在後續的文章中說了這樣的話「巒大杉與臺灣杉是小西成章給他最重要的標本...」,因此,早田氏並將巒大杉的種小名以小西氏 (konishii) 命名。由於巒大杉的形態與產於中國的「福州杉 (Cunninghamia lanceolata)」極為相似。
1911年時,藤田安二 (Fujita Yasuji) 又將巒大杉處理為福州杉的變種 (Cunninghamia lanceolata var. konishii)。
不論是將巒大杉處理為一個獨立的種或是福州杉的變種,無庸置疑的大多數學者的共識都將巒大杉視為臺灣特有的樹種。
巒大杉和福州杉二者,在臺灣都是重要的造林樹種,在中海拔山區很常出現,如何區分二者常常是個困擾人的問題,其實可以從巒大杉和福州杉葉片排列的方式和形態來區分,巒大杉的葉片為螺旋狀排列,像是雞毛撢子的樣子,而福州杉的葉片則為二列排列,形成一個扁平的平面結構。此外,巒大杉的葉片先端沒有針狀的結構,而福州杉的葉片先端具有一枚白色的針狀構造。
說起巒大杉,最有名的當屬中橫路旁的碧綠神木了,下次經過的時候,可以在旁邊買杯咖啡,走近欣賞這棵親民的神木吧!
註1:當時的巒大山區可能為現在的西巒大山與郡大林道一帶。
註2:擔任過臺灣總督府技師、農事試驗場植物病理部長、有用植物調查事業主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