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通直圓滿、枝下高大」這八個字彷彿就是為臺灣扁柏(Chamaecyparis obtusa var. formosana) 而生的,再貼切不過了。臺灣扁柏為柏科 (Cupressaceae) 扁柏屬 (Chamaecyparis) 植物,臺灣扁柏與紅檜的外觀形態非常相似,二者都具有十字對生且為鱗片狀的葉片,臺灣扁柏的葉片先端鈍,果實為圓形,樹幹通直圓滿,通常不分叉。
1908年,早田文藏 (Hayata Bunzo) 在臺灣山地植物誌 (Flora Montana Formosae)正式發表臺灣扁柏。當時早田文藏是依據1906年由川上瀧彌(Kawakami Takiya)和森丑之助(Mori Ushinosuke)在深坑採集的標本及中原源治(Nakahara Genji)在阿里山地區採集的標本,早田文藏認為臺灣扁柏與日本扁柏的差異甚小,僅發現台灣扁柏的毬果與種子較日本扁柏小,因此將臺灣扁柏發表為日本扁柏的一個型 (form)註。
當時亦有學者認為應該將之提升到變種 (variety) 處理,但早田文藏仍堅持己見。直到1910年時,早田文藏才將其正式作為日本扁柏的變種處理,成為現在使用的學名Chamaecyparis obtusa var. formosana。
若曾在山上看過臺灣扁柏的人無讚嘆它矗立而挺拔的英姿,但也因為如此,成了伐木時代最主要的砍伐對象。相較之下,紅檜那容易分岔和有孔洞的木材反而讓它留了下來,現在紅檜神木遠多於臺灣扁柏就是由此而來。在一百年後的現在,我們看著這些僅存的扁柏神木,遙想在百年前的伐木時代,那個山中盡是紅檜與臺灣扁柏巨木的場景,該是多麽震撼。
註:型 (form、forma) 為分類位階的其中一個,位置在變種之下
參考文獻: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
Copyright © 2021 森林‧故事 FORE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