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呼萬喚始出來,本系列的第一彈介紹的就是傳說中大名鼎鼎的「紅檜」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紅檜的身世之謎。
在樹木分類學的角度上,紅檜隸屬於柏科 (Cupressaceae) 柏木屬 (Chamaecyparis),Chamaecyparis 屬名的意思,是指矮小的柏木。就實際觀察上,我們可以解釋這屬植物具有小型的果實。
紅檜 (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um.) 是由「松村任三 (Matsumura Jinzo)」 在1901年發表。當時的標本是由曾以人頭擔保移植銀杏的育林學大師「本多靜六 (Honda Seiroku)」(註) 於1896年採自玉山。
當年本多靜六來臺勘查阿里山一帶的檜木森林,作為往後伐採的場所。這份標本很有可能就是當時採集的,後輾轉交由時任東京帝大理學部教授松村任三研究,並於1901年正式發表於植物學雜誌第15卷。
松村氏發表本種時,認為本種近似日本產的日本花柏 (Chamaecyparis pisifera) 與日本扁柏 (Chamaecyparis obtusa),但葉片與果實的形態有差異,所以發表為新種,並且沿用至今。
紅檜的葉子為十字對生,且為尖銳的鱗片狀的葉片,果實為橢圓形的。如果遇到神木等級的大樹,可發現紅檜經常呈現多分叉的外貌。
註:用生命守護銀杏樹的學者「本多靜六」,當年在日本的日比谷公園附近的道路上,有一棵銀杏樹面臨遭砍伐的命運,當時本多靜六博士表示就算「賭上頭頸」也要保住這棵銀杏樹,於是後來將銀杏樹移到日比谷公園內,如今已成為知名的「開運景點」。
參考資料: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Flora of Taiwan, 2nd edition